欢迎访问 旅游法治网!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> 红色旅游 >正文

鄂托克前旗:“红色旅游”撬动“产业经济”

时间:2020-06-11 文章来源: 作者:

TIM截图20200611164320

  近年来,鄂托克前旗立足独特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,依照“建设内蒙古西部红色旅游集散中心、打造全国红色教育培训基地”的发展定位,围绕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和红色培训中心,配套建设三段地工委旧址、国际共产主义战士阳早寒春、王震井、共产国际交通线、伊盟革命滴哨沟战场、马良诚顾寿山革命烈士等红色培训教育基地,集中打造“1+6”红色教育基地,构建起了红色文化旅游圣地集群,红色旅游逐渐成为全旗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、新引擎。

  一是持续推广发展“鄂尔多斯旅游风景道”,坚持把红色研学作为带动全域旅游发展的龙头产业。组织实施红色教育集训中心、场景式教学馆、城川红色拓展基地等红色延伸项目的建设;打造一整套现场教学体系,集中开展干部教育培训,形成了灵活多样的研学菜单,构建全方位、多层次的红色研学品牌体系。

  二是突破单一场馆或景区(点)架构,站在区域综合发展的高度,以泛旅游产业体系为引擎,大力发展“红色旅游+景区(点)”,将大沙头生态文化旅游区、马兰花草原景区、鄂尔多斯沙漠大峡谷、榆树壕神树旅游圣地、希泊尔大草原等景区(点)、自然景观与红色文化结合起来,使红色旅游成为促进经济发展、惠及民生的带动性产业。

  三是将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与其周边旅游资源整合,通过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,将现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,不断开拓红色旅游发展新路子;把红色旅游产业链向农村牧区产业基地延伸,打造一批红色研学体验点、“三同”农牧户,拓宽致富通道,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,间接带动农牧民创业、增收,逐步促进经济消费,真正成为推动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引擎。


本网概况会员服务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| 免责声明 | 本网招聘 | 法制项目简介 | 投稿服务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旅游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
北京政讯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[xss_clean][xss_clean]

旅游法治网 fazhi.lyzix.org.cn 版权所有。

京ICP备19030560号-22

联系电话:010-56212745、010-53382908,监督电话:18518469856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

邮箱:qgfzdyzx@163.com  客服QQ:3206414697 通联QQ:1224368922